我国学者在艾滋病患者房水中首次找到HIV病毒载量
管理员 | 2013-07-17 12:09:46
北京协和医院8月1日,专家提醒:艾滋病患者血浆HIV阴性,抗HIV病毒治疗仍须坚持
协和院报讯 (记者段文利)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、眼科等日前在一位艾滋病的患者眼部前房水中检测出载量为1360copies/ml的HIV-1病毒,这是我国学者首次在房水中找到HIV病毒载量。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李太生教授说,这一发现提示我们,当艾滋病患者血浆中HIV病毒检测呈阴性时,患者房水中仍可有HIV病毒的存在,抗HIV病毒治疗仍然不能中断。
这位艾滋病青年女患者是一位在读大学生,1996年因烧伤输血而感染HIV病毒,200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被确诊为艾滋病。当时CD4+T淋巴细胞计数仅有23/mm3。眼部检查发现双眼并发白内障,左眼视网膜脱离,右眼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(CMV视网膜炎)。为了挽救患者右眼视力,帮助她完成学业,协和医院感染科对患者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全身强效联合抗病毒治疗,使患者CD4+T淋巴细胞上升至300/mm3。在严格消毒和局麻下,该院眼科副主任叶俊杰教授、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良教授近期为患者成功施行了“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”,患者视力有所提高。术中将患者眼部前房水留取并送感染科检测,结果发现其HIV-1病毒载量为1360copies/ml。由于CMV视网膜炎严重危害视力,早期发现、早期干预才能挽救患者视力。叶俊杰教授等建议临床医生在诊治艾滋病同时注意常规、定期眼部检查。
李太生教授指出,2003年以前,由于进口艾滋病药物价格昂贵,每月要到近万元,90%的病人在随诊中逐渐流失。但随着国产抗HIV病毒药物2003年进入临床,全年的治疗费用也降到5000―1万元,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开始有条件接受规范化的治疗,免疫功能得以重建、生存期得以延长,生活质量得以提高。但从HIV抗病毒治疗的机理是抑制病毒的活动性,使其处于“冬眠”状态,不是彻底根治,停用药物后病毒数量就会反弹。此外,抗病毒药物在某些器官如刚刚发现的前房水等是难以攻入的,所以这些部位和器官的并发症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。
近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手术和有创检查病人的HIV检测。参照协和经验,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对全部手术病人进行HIV检测。协和专家强调指出,即使艾滋病患者血浆中HIV病毒抗体检测阴性,手术消毒仍需严格执行。